聚合氯化铝、聚氯化铝、碱式聚合氯化铝,聚丙烯酰胺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、阴离子聚丙烯酰胺、非离子聚丙烯酰胺、聚合硫酸铁
聚合氯化铝(PAC)和硫酸铝(Al₂(SO₄)₃)虽然都是铝系絮凝剂,但通常不建议同时使用,原因如下:
PAC:作为预聚合铝盐,直接提供高电荷的聚合铝离子(如Al₁₃O₄(OH)₂₄⁷⁺),絮凝速度快、适应性强。
硫酸铝:需在水中水解生成Al(OH)₃胶体,反应较慢且依赖pH调节。
冲突点:两者水解路径不同,同时使用可能导致絮凝过程混乱,降低效率。
硫酸铝:水解呈酸性(pH↓),需额外加碱(如石灰)维持最佳pH(6-8)。
PAC:pH适用范围广(5-9),但酸性过强(pH<4)会抑制其聚合铝的稳定性。
风险:硫酸铝的强酸性可能破坏PAC的预聚合结构,导致絮凝效果下降。
PAC:形成密实絮体,沉降快。
硫酸铝:生成松散絮体,需配合PAM增强沉降。
结果:混合使用可能导致絮体大小不均,影响沉淀或过滤效果。
冗余投加:两者功能重叠,增加药剂成本。
控制难度:需精确调节投加比例和pH,操作复杂且易出错。
若需增强处理效果,建议:
单独优化PAC用量:通过烧杯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量(通常5-50 mg/L)。
组合PAM:PAC与聚丙烯酰胺(PAM)联用,可显著提高絮凝效率(如PAC 20 mg/L + PAM 1-2 mg/L)。
分阶段投加:特殊情况下,可先加硫酸铝调节pH/破乳,再用PAC深度处理(需严格测试)。
在极少数高浊度废水中,可尝试少量复配(如PAC为主,硫酸铝辅助),但需满足:
pH控制在6-7.5;
通过实验验证效果;
确保残留铝不超标。
不建议常规混用。优先选择PAC并优化工艺参数,更高效且经济。如需复合使用,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水质适应性。
聚合氯化铝
聚丙烯酰胺
30年生产经验
值得信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