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合氯化铝、聚氯化铝、碱式聚合氯化铝,聚丙烯酰胺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、阴离子聚丙烯酰胺、非离子聚丙烯酰胺、聚合硫酸铁
在不同环境下,聚合氯化铝(PAC)的使用量需根据水质特性、处理目标和工艺条件进行调整。以下是常见应用场景下的参考用量及影响因素:
水质特点:低浊度、低有机物含量。
PAC用量:
低浊水(浊度<50 NTU):5~15 mg/L
高浊水(浊度>100 NTU):15~30 mg/L
关键因素:
原水浊度、pH(最佳范围6.0~8.5)、温度(低温需适当增量)。
水质特点:高悬浮物(SS)、高浊度、含煤泥或矿物颗粒。
PAC用量:50~200 mg/L(需配合PAM使用)。
关键因素:
悬浮物浓度(SS越高,用量越大);
颗粒带电性(PAC中和负电荷)。
水质特点:高色度、含染料及有机物。
PAC用量:100~300 mg/L(需结合脱色剂)。
关键因素:
染料类型(活性染料需更高用量);
pH(碱性废水需先调节至中性)。
水质特点:含重金属(如Cr、Pb、Zn)。
PAC用量:50~150 mg/L(需配合重金属捕捉剂)。
关键因素:
重金属浓度及种类;
需控制pH至8~9以形成氢氧化物沉淀。
水质特点:中等有机物(COD 200~500 mg/L)、悬浮物。
PAC用量:
一级处理(沉淀):20~50 mg/L
深度处理(除磷):30~80 mg/L
关键因素:
磷浓度(除磷需Al³⁰⁺与PO₄³⁻摩尔比1.5:1);
污泥脱水性(过量PAC可能增加污泥黏性)。
水质特点:高含油、高盐度、乳化严重。
PAC用量:100~500 mg/L(常与PAM联用)。
关键因素:
油滴粒径(乳化油需破乳后处理);
盐度(高盐可能降低PAC效率)。
低温(<5℃):
增加10%~30%用量(低温减缓絮凝反应)。
高/低pH:
pH<6时,Al³⁺溶出增加,需补加碱剂(如石灰);
pH>9时,Al(OH)₃溶解,需先调节至中性。
高有机物(COD>1000 mg/L):
需结合氧化剂(如次氯酸钠)或活性炭吸附。
烧杯试验(Jar Test):
通过小试确定最佳投加量及pH条件。
在线监测:
根据浊度、COD等实时数据动态调整。
过量投加:可能导致残留铝超标(饮用水限值0.2 mg/L)或污泥量增加。
混合效率:需快速搅拌(>200 rpm)使PAC充分分散。
通过针对性调整用量,PAC可在不同环境下实现高效、经济的处理效果。
聚合氯化铝
聚丙烯酰胺
30年生产经验
值得信赖